雷锋的事迹几乎无人不知,无论是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还是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,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代人的心中。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影响着无数人,特别是在当时的年轻人中,雷锋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榜样。但除了雷锋,还有一位与他一样伟大的烈士,他的名字或许很多人不知道,但他的事迹同样令人敬佩。他便是孟凡章,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,但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仍然值得我们铭记。孟凡章被埋葬在北京的八宝山,而他牺牲的地方更是让人感动。那时,连火车都不得不绕行。孟凡章到底做了什么,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
孟凡章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那是一个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。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各项计划稳步推进,百姓的生活才逐渐改善。孟凡章作为那个时代的孩子,早早感受到了这种变化。他的家里不再为温饱发愁,大家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,吃得饱,穿得暖,甚至有些人家盖起了房子。这一切看在孟凡章眼里,无疑是幸福的象征。而孟凡章的母亲从小就教导他,正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的领导,百姓们才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。母亲常常提醒他,要记住这些幸福的来之不易,长大后要学着回报社会,成为像解放军那样为人民服务的人。
展开剩余79%孟凡章从小心中便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,直到有一天,他在课本中读到了雷锋的故事。雷锋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,尤其是雷锋无私奉献、不求回报的精神,让孟凡章暗下决心——我也要成为像雷锋那样的人。当时,孟凡章的同龄小伙伴们可能还在玩耍,但他总是捧着雷锋的故事看,日复一日。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长大后想做什么时,孟凡章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将来要成为像雷锋一样的战士,为人民服务!”
这种深受雷锋精神影响的孟凡章,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。初中时,孟凡章放学后总是消失在母亲的视线中,原因是他每天都会去帮助村里那些年纪较大的老人收粮食,甚至帮忙做些简单的家务。村里的老人们行动不便,孟凡章便常常去看望他们,尤其是和一位孤独的老大爷关系十分亲密。这个老大爷没有儿女,年纪大了腿脚也不便,孟凡章几乎每天都会去照料他,帮他提水、打扫院子等。渐渐地,村里的人也开始熟悉孟凡章,大家有困难时都会找他帮忙,孟凡章总是从不拒绝。每一次看到乡亲们感激的目光,他都感到满心的喜悦,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国家、为人民奉献的决心。
中学毕业后,孟凡章决定报名参军,经过严格的选拔,他成功成为一名卫生员,被分配到北京。虽然这份工作听起来不算特别高大上,但孟凡章非常珍惜,他深知医术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环境中。刚开始,孟凡章从最基础的针管使用、伤口包扎学起,但他非常勤奋,每天早早到,晚上很晚才离开。很快,孟凡章便掌握了许多基础技能,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一些简单的病症。即使如此,他的热心肠依旧没有改变,在闲暇时间,他还会主动帮助其他战士打扫卫生,大家都喜欢他,称赞他是个热心人。
一天,孟凡章偶然发现,最近前来看病的战士特别多,而且症状都相似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意识到,也许是因为战士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弱,才会频繁生病。于是,孟凡章开始研究如何提高战士们的抵抗力,他翻阅了大量的医学书籍,最终发现针灸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办法。于是,他开始在空闲时间钻研针灸,并用自己做实验,直到自己没有不适反应才敢给战士们尝试。渐渐地,战士们也知道了孟凡章的这个新技能,很多人主动要求成为他的“实验对象”,不过孟凡章始终不愿意让他们冒险,坚决拒绝了这些请求,直言自己技术还不成熟。最终,孟凡章的针灸疗法帮助减少了战士们的病痛,大家纷纷表示感谢。
然而,这个故事并没有持续太久。1969年初,孟凡章收到一个紧急消息,需要赶去为一名生病的战士治疗。途中,他必须经过一条铁轨。当时,孟凡章看到铁轨上有一块大石头,眼看着一列重要的火车即将驶来。如果火车撞到石头,后果不堪设想。孟凡章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,试图将石头推开,但它实在太重,怎么也推不动。最终,他想到了一个办法,用自己的身体支撑住石头,试图阻止火车脱轨。随着火车越来越近,驾驶员看到孟凡章后拼命刹车,但火车最终还是压到了孟凡章的腿。
当火车停稳后,人们赶紧下车,孟凡章躺在铁轨旁,痛得几乎说不出话。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:“火车没事吧?”虽然被紧急送往医院,但最终他还是因伤势过重,未能挽回生命。年仅十八岁的孟凡章,英勇牺牲在最光辉的年华。
部队得知这一消息后,组织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,并授予孟凡章“一等功臣”的荣誉称号。孟凡章的骨灰被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安葬在八宝山,另一部分则安葬在他英勇牺牲的地方。他的故事,至今仍然感动着每一位后来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